GB/T 28181
GB/T 28181
一、GB/T 28181 介绍
GB/T 28181 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它规定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简单来说,GB/T 28181 就像是一个“通用语言”,让不同厂家生产的视频监控设备和系统能够相互“对话”,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构建起一个大规模、统一管理的视频监控网络。
二、发展历史
- 标准诞生:随着公共安全领域对视频监控联网需求的不断增长,不同厂商设备之间兼容性差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了 GB/T 28181 标准,并于 2011 年首次发布。该标准的出台,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 版本更新:2016 年,对 GB/T 28181 - 2011 进行了修订,发布了 GB/T 28181 - 2016 版本。新版本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功能和性能要求,增强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和应用需求。
三、技术原理
(一)系统架构
GB/T 28181 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如摄像机、报警设备等)、传输网络、平台设备(如视频监控平台、流媒体服务器等)和客户端设备(如监控中心的 PC 终端、手机客户端等)组成。前端设备负责采集音视频和报警等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平台设备进行存储、管理和处理,客户端设备则可以通过平台设备获取所需的信息进行查看和控制。
(二)通信协议
GB/T 28181 采用了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作为信令控制协议。SIP 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在 GB/T 28181 系统中,SIP 协议主要用于设备的注册、注销、信息查询、设备控制(如云台控制、图像参数设置等)和媒体流的会话建立等功能。
(三)媒体流传输
媒体流传输采用 RTP(Real - 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和 RTSP(Real -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协议)。RTP 用于在网络上传输实时的音视频数据,它提供了时间戳、序列号等机制,以保证音视频数据的正确排序和同步。RTSP 则用于控制媒体流的传输,如播放、暂停、快进等操作。
四、应用场景
(一)城市公共安全监控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如街道、广场、交通路口等,安装了大量的视频监控摄像头。通过 GB/T 28181 标准,这些不同厂家的摄像头可以接入到统一的城市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城市公共区域的实时监控。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监控中心可以快速调取相关区域的视频图像,为警方的决策和处置提供有力支持。
(二)平安校园建设
学校安装了各种监控设备,包括教学楼、图书馆、操场等场所的摄像头。利用 GB/T 28181 标准,学校的监控系统可以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公安部门的监控平台进行联网,实现对校园安全的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生校园暴力、火灾等紧急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及时获取现场视频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智能交通管理
交通路口的监控摄像头、高速公路的监控设备等,通过 GB/T 28181 标准接入到交通管理部门的监控平台。交通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等情况,及时进行交通疏导和事故处理。同时,还可以将监控视频数据与其他交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智能交通管理。
(四)金融行业监控
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金库等都安装了大量的监控设备。通过 GB/T 28181 标准,这些监控设备可以与金融机构的内部监控中心以及监管部门的监控平台进行联网,确保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营。在发生盗窃、抢劫等案件时,监控视频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
五、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 互联互通:打破了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 标准化: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 扩展性: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方便地接入新的设备和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
(二)挑战
- 兼容性问题:尽管有标准,但不同厂家的设备在实现上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兼容性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调试工作。
- 网络要求高: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对网络带宽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在网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视频卡顿、延迟等问题。
- 安全风险:随着系统的联网和数据的共享,安全风险也相应增加,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